2025年国考笔试难度较往年明显提升,题量增加、题型变化大、政治理论考查强化成为三大核心挑战。考生普遍反映行测时间紧张、申论主题深度增加,而竞争比例高达65:1的激烈局面进一步放大了考试压力。
题量与题型革新是今年最突出的难点。行测总题量达130-135题,其中政治理论模块独立成块,与常识判断合并后题量高达35题,占比近27%。资料分析题干复杂度上升,计算量增大;数量关系虽题量减少,但逻辑推理采用“一题五问”形式,对思维连贯性要求更高。申论则聚焦“发展”主题,副省级要求辩证分析“劣势转化优势”,市地级探讨“互补关系机制”,均需结合政策理论与现实案例展开论述。
政治素养成为分水岭。新增的20道政治理论题涵盖党的二十大、科技体制改革等前沿议题,要求考生不仅记忆政策条文,还需理解其底层逻辑。这一变化直接区分了“突击型”与“积累型”考生——具备日常政策学习习惯的考生优势显著。
竞争压力创历史峰值。尽管招录规模扩大至3.97万人,但实际参考人数258.6万,平均65人竞争1岗。热门岗位如税务系统报录比超16000:1,而应届生占比67%的政策倾斜,使得往届生面临更大挑战。
备考策略需针对性调整:行测应强化政治理论专项训练,掌握“政策关键词-具体案例”的关联技巧;申论需建立“宏观政策+微观实践”的答题框架,例如用“智慧黄河协同发展”案例诠释国家战略。对于2026年考生,建议提前6个月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并每周分析国务院政策简报,以应对持续强化的政治考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