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被称为“顺德府”源于元代忽必烈的命名,取《易经》“顺承天德”之意,表彰当地治理成效,并作为元明清三朝沿用700余年的行政区划名称。
-
历史背景与命名由来
元代中统三年(1262年),忽必烈因邢州(今邢台)在刘秉忠等能吏治理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升邢州为“顺德府”,名称源自《易经·坤卦》“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的哲学理念,寓意顺天应德。 -
行政区划的延续性
顺德府之名自元代确立后,历经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设、清代沿袭,直至民国初年废除,成为邢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行政区划称谓,奠定了“燕赵第一城”的行政基础。 -
文化内涵与城市认同
“顺德”二字融合儒家思想与游牧民族汉化政策,既体现忽必烈对汉文化的推崇,也赋予邢台“顺天惠民”的治理象征,至今民间仍流传“顺德府好南关”等俗语,反映其深远的地域影响力。
邢台从顺德府到现代地级市的演变,见证了这座古城“五朝古都”的底蕴,其名称更迭恰是华夏文明与多元治理智慧交融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