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认缴出资后可以退出,但需依法履行特定程序。关键方式包括股权转让、公司减资、异议回购、司法解散等,且需注意未实缴部分可能仍需承担连带责任,退出后亦可能因出资瑕疵被追偿。
- 股权转让:最常见方式,需与其他股东或第三方签订协议并办理工商变更。若转让给非股东,须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若存在未实缴出资,转让人可能需对受让人的未缴部分承担补充责任。
- 公司减资:通过股东会决议减少注册资本实现退出,但需编制资产负债表、通知债权人并公告45天,否则股东可能需在减资范围内承担责任。
- 异议回购:若公司连续五年盈利却不分红、合并分立主要财产等,异议股东可要求公司以合理价格回购股权,但需在决议后60日内提出书面请求。
- 司法解散:当公司僵局且继续存续损害股东利益时,持股10%以上的股东可起诉解散公司,但需证明其他途径无法解决。
提示:退出前需核查公司章程、完成实缴义务,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避免后续纠纷。不同退出方式的法律风险与成本差异显著,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