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是中医五行理论中的经典治疗法则,通过泻心火(南)、补肾水(北)来调和肝实(东)与肺虚(西)的失衡状态,实现“抑木扶金”的疗效。
-
核心原理
该理论源自《难经·七十五难》,以五行生克为基础:肝(木)过盛会克制肺(金),形成“木实侮金”。泻心火(肝之子)可间接削弱肝气,补肾水(肺之子)则能助肺制木,形成“子病治母”的连锁调节。 -
临床运用
适用于肝阳上亢、肺气不足的病症,如头晕目赤、干咳气短等。通过针灸或药物泻心经之火(如黄连)、滋肾阴(如熟地黄),使心肾相交,肝肺得衡。 -
与传统补泻的差异
不同于单纯“虚补母,实泻子”,此法在脾土未虚时跳过补脾(肺之母),直接补肾水以避肝木乘土之弊,体现“灵活变通”的辨证思维。
这一法则生动诠释了中医“整体调衡”的智慧,至今仍是调和脏腑矛盾的典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