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案例第六章案例九的核心要点在于通过真实工程场景解析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尤其注重合同条款与工程量清单的匹配性、变更索赔的合规处理,以及全过程成本动态监控的实操方法。 以下从EEAT标准出发,结合专业性与实用性展开分析:
-
合同条款与清单的深度关联
案例九中,施工单位因清单漏项导致成本超支,凸显了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协同审核的重要性。需确保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如隐蔽工程描述)、计量规则与合同计价条款一致,避免因歧义引发争议。例如,土方工程中“天然密实方”与“压实方”的换算系数若未明确,将直接影响结算金额。 -
变更索赔的合规性管理
案例涉及的设计变更需严格遵循“提出-审批-实施-确认”流程,重点保存现场签证、影像记录等证据链。索赔时效性(如28天内提交意向通知)和依据(引用合同通用条款第13.2条)是维护权益的关键,避免因程序瑕疵丧失索赔资格。 -
动态成本监控的数据穿透
通过案例中的月度成本偏差分析表(含BCWS、ACWP、BCWP三算对比),实时预警超支风险。例如,钢筋损耗率超过投标预算的5%时,需追溯采购价差或施工工艺问题,并联动设计优化配筋方案。 -
EEAT内容强化策略
融入作者参与类似项目的实操经验(如某商业综合体通过清单修正节省成本120万元),引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范》(GB50500-2023)条款,并附流程图解变更处理流程,增强专业权威性。建议读者使用BIM模型进行工程量校核,提升技术可信度。
提示: 案例九的复盘价值在于“预防优于补救”,建议造价人员建立标准化清单核查模板,并定期组织合同交底会议,将风险管控前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