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是学生升入大学的核心途径,采用“全国统考+自主命题”模式,考试时间固定在每年6月7日至8日(部分省份延长至9日或10日),总分750分,涵盖语文、数学、外语及选考科目。 考试全程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从报名、考场规则到阅卷录取,均体现公平性与科学性。
-
考试科目与时间安排
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150分钟)、数学(120分钟)、外语(含听力,120分钟),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等,按省份采用“3+1+2”或“3+3”模式。例如,河南考生需从物理/历史中选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等4门中选2门,每科考试时长75-90分钟不等。 -
标准化考场流程
考生需提前60分钟抵达考点,通过安检和身份核验。答题卡需规范填涂,客观题用2B铅笔,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超出答题区域无效。开考15分钟后禁止入场,交卷不得早于结束前30分钟。 -
评分与录取机制
客观题由电脑自动判卷,主观题实行“双评+仲裁”制度,确保公平。成绩公布后,考生按“院校专业组”填报志愿,录取分本科、专科批次,依据总分和选科要求择优录取。 -
备考与心理调适
建议考生结合真题训练和模拟考试,强化基础知识。考前可通过深呼吸、闭目养神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携带违禁物品(如手机、智能手表)进入考场。
高考不仅是知识水平的检验,更是心理素质与规则意识的考验。考生需提前熟悉流程,合理规划复习,以**状态迎接人生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