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有22家上市公司确定退市,涉及重大违法类、财务类和交易类等多种退市类型。
退市类型分析
-
重大违法类退市:
- ST卓朗:因连续三年财务造假,已于2025年2月27日退市整理期结束后被摘牌。
- ST博信:因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于2025年3月5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
财务类退市:
- ST美讯: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总市值低于5亿元,于2025年2月10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 ST大药:因触发相关退市条件,于2025年3月21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
交易类退市:
- ST旭蓝: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于2025年4月30日摘牌。
- ST嘉寓: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低于1元触及退市情形,于2025年4月30日摘牌。
退市原因分析
-
财务造假:
- 多家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实施退市,如ST卓朗、ST博信等。
-
连续亏损:
- 部分公司因连续亏损且无法改善财务状况而被退市,如ST美讯、ST大药等。
-
市值/股价低于规定:
- 一些公司因市值或股价长期低于规定标准而被退市,如ST旭蓝、ST嘉寓等。
退市新规影响
-
退市标准趋严:
- 2024年“新国九条”及配套规则实施后,退市标准全面趋严,主板营收门槛从1亿提高至3亿,市值退市标准从3亿升至5亿。
-
退市数量增加:
- 2025年预计退市公司数量将创新高,财务类退市占主导,交易类、重大违法类退市同步增加。
投资者风险提示
-
警惕“双杀”标的:
- 同时触及财务指标(亏损+营收不足)和交易指标(市值/股价低迷)的企业风险较大。
-
关注审计意见:
- 若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涉及持续经营能力质疑,退市风险骤增。
-
规避重组不确定性:
- 部分企业试图通过预重整规避退市,但重大违法类企业可能丧失资格。
投资者在参与股票投资时,应密切关注公司基本面和市场动态,做好风险控制,避免因公司退市而遭受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