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录取规则的核心在于“志愿优先、分数排序”,且批次间存在严格的先后顺序。第一批次通常优先录取优质普高(含指***生、分配生等),第二批次则涵盖普通高中、民办高中及中职学校,关键差异在于录取优先级、志愿填报策略及分数线划定逻辑。
-
第一批次规则:以普高为主,采用“志愿优先+分数排序”模式。例如,深圳第一批次可填12个普高志愿,系统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匹配志愿,若考生同时达多校分数线,优先录取第一志愿。部分城市还细分指***生(需达校线)和分配生(可降分录取),但两者计划互不交叉。
-
第二批次规则:包含剩余普高、民办高中及中职学校,录取优先级低于第一批次。若考生已被第一批次录取,则自动退出第二批次竞争。例如,东莞第二批次允许填报4个中职志愿,按总分排序录取,同分时依次比较语数英等单科成绩。
-
志愿策略:第一批次建议“冲稳保”结合,前2-3志愿冲高,中间志愿定位稳妥,末位志愿兜底;第二批次需注意民办高中与中职的梯度,避免因志愿倒置导致滑档。
提示:录取规则因地区而异,务必参考本地政策,尤其关注分配生降分幅度、同分比较规则等细节,合理规划志愿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