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每个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18位法定身份标识,相当于机构的“数字身份证”。它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原组织机构代码)和校验码五部分组成,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和全覆盖三大核心特性,广泛应用于政府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
-
唯一身份标识
统一代码确保一个主体对应一个代码,即便机构更名、迁址或变更经营范围,代码始终不变。例如,企业改制或注销后,原代码仍保留回溯功能,避免信息混乱。 -
结构化编码规则
代码的18位字符分别承载不同信息:首位表示登记部门(如“1”为编办机关、“9”为市场监管),第2位区分机构类型(如企业、事业单位),第3-8位为行政区划,第9-17位沿用原组织机构代码,末位为防错的校验码。这种设计兼顾行业管理需求与信息共享效率。 -
多领域深度应用
统一代码已覆盖税务、金融、社保等30多个部门,实现“一码通办”。例如,企业凭代码可同步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公众可通过代码查询机构信用记录,政府部门依托代码实现跨部门数据联动。 -
信用体系的技术基石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标识,统一代码助力失信联合惩戒、区域信用协同等机制,例如精准追踪失信主体或整合跨省政务数据,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提示:企业可通过“信用中国”或地方政务平台查询自身统一代码,确保信息准确。这一代码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工具,更是数字经济时代机构可信度的关键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