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硬件架构是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关键模块:
一、核心处理器(CPU)
-
功能 :执行指令、控制系统运行,处理输入输出。
-
类型 :包括ARM、MIPS、PowerPC等架构,主流采用RISC-V指令集以提高效率。
-
特点 :集成度高、功耗低,支持多核设计以提升性能。
二、存储器系统
-
存储类型 :
-
ROM :非易失性存储,存放固件和常量数据。
-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运行时数据。
-
Flash Memory :非易失性存储,常见于嵌入式设备。
-
-
容量与速度 :根据应用需求平衡,如传感器数据存储用Flash,实时数据处理用SRAM。
三、输入/输出接口(I/O)
-
接口类型 :
-
通用接口 :GPIO、UART(串行通信)、SPI(高速同步)、I2C(低速同步)。
-
扩展接口 :USB、Ethernet、CAN(网络通信)。
-
-
功能 :连接传感器、显示器、键盘等设备,实现数据交互。
四、电源管理模块
-
核心功能 :优化功耗、支持睡眠模式和唤醒机制,延长电池寿命。
-
技术 :动态电压调节(DVR)、电源分配网络(PDN)。
五、系统扩展板
-
组成 :提供显示卡、存储模块、通信设备等扩展功能。
-
作用 :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场景。
六、其他关键组件
-
时钟与定时器 :提供时间基准,用于数据采集和任务调度。
-
基础电路 :包括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构成核心控制模块。
设计原则
-
模块化 :便于功能扩展和维护。
-
低功耗与高集成 :平衡性能与资源限制。
-
安全性 :通过硬件设计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