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青年失业率呈现结构性分化:中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峰值达21.3%,但全球整体失业率降至15年新低13%。核心矛盾在于体面工作稀缺与非正规就业激增并存,东亚地区失业率逆势上升4.3%,而中国通过调整统计口径(剔除在校生)后,实际失业率为14.9%,仍显著高于25岁以上群体。
-
全球趋势与区域差异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青年失业率13%,创2008年以来最低,但阿拉伯国家、东亚等地区不降反升。中国6月16-24岁失业率21.3%创历史峰值,后因统计口径调整(排除6200万在校生)降至14.9%,反映毕业生择业期压力集中。 -
就业质量危机
全球超半数青年从事非正规就业,低收入国家比例达75%。中国农民工月均收入4780元(年增3.6%),但“NEET”群体(无教育无就业)占比20.4%,女性NEET率(28.1%)是男性两倍,凸显隐性失业风险。 -
政策应对与统计优化
中国将25-29岁群体纳入失业统计(失业率6.1%),揭示从毕业到职业稳定的过渡困境。政策端通过扩大内需、行业扶持双轨发力,但结构性矛盾(如高校毕业生技能错配)仍需长期化解。
当前青年失业问题需跳出单一数据视角,关注就业稳定性、收入公平性等深层指标。政策制定者与企业应协同提升职业培训精准度,同时警惕高学历群体“过度教育”与低技能岗位“用工荒”并存的撕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