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级
关于工资级别的划分,不同体系存在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企业工资级别体系
-
技术工资等级
根据工作技术复杂性、精确性和责任大小划分,反映劳动者技术水平。
-
岗位工资等级
依据岗位技术复杂程度、劳动繁杂度及责任差异确定。
-
职务工资等级
针对管理、技术、工勤等不同职务设定,体现社会平均劳动量差异。
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薪资体系
-
管理岗
共10级,从部级正职(1级)到办事员(10级),薪资范围从5910元到1510元。
-
专业技术岗
共13级,1-7级为高级岗位,8-10级为中级,11-13级为初级,薪资范围从6010元到1510元。
-
工勤岗
共5级,对应高级技师(1级)至初级工(5级),薪资范围从2250元到1500元。
三、其他常见分级方式
-
24级工资体系
早期工资分级制度,将工资分为24级,体现对不同劳动价值的认可。
-
10级薪级工资
部分企业采用10级薪级划分,例如一级3000元,十级2000元。
四、其他分类标准
- 收入等级划分 :我国社会收入常分为五级,包括低收入(3000元以下)、普通收入(3000-6300元)、中产阶级(6300-15000元)、高收入(15000元以上)。
总结
工资级别划分需结合具体体系分析,企业多采用技术、岗位、职务三级分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则通过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岗三级架构实现层级化管理。不同级别的工资差异既体现劳动价值,也受市场供需、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