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投档录取状态通常分为6种:自由可投(未投档或退档状态)、已经投档(档案已发送至高校)、院校在阅(高校审核中)、预退档(拟退档待审核)、预录取(拟录取待确认)、录取(正式录取完成)。不同省份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流程和状态含义基本一致。
-
自由可投:考生档案未被投出或投出后被退档。若因分数不足未被投档,需关注征集志愿;若被退档,需查看退档原因(如不服从调剂、体检不合格等),避免后续批次重蹈覆辙。
-
已经投档:考生成绩达到高校调档线,档案已投递至目标院校,但高校尚未下载审阅。此时需耐心等待,并确保联系方式畅通。
-
院校在阅:高校正在审核考生档案,结合招生章程决定专业分配。此阶段可能产生“预录取”或“预退档”结果,考生需留意高校或考试院的进一步通知。
-
预退档:高校因成绩、专业调剂或身体条件等原因拟退档,需提交考试院审核。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退档理由,为后续批次填报做准备。
-
预录取:高校拟录取考生并提交考试院终审。此时尚未完全确定,需等待官方最终批复,避免误判为正式录取。
-
录取:考试院审核通过后,状态更新为“录取”,考生可查询录取专业及院校,等待通知书发放。
提示:各省录取系统可能新增“等待终审”等过渡状态,但本质与上述流程一致。考生应通过官方渠道(如教育考试院网站、小程序)实时查询状态,避免误信非官方信息。若显示“未检索到投档信息”,可能是批次未开始或分数未达调档线,需结合录取日程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