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刘绎是清代江西最后一位状元,以文章名世、教育兴邦著称,其一生融合科举巅峰、为官清正、书院育才三大亮点, 堪称晚清士大夫的典范。他不仅以《崇正黜邪论》整饬学风,更在白鹭洲书院主讲三十余年,培养大批人才,晚年还主持编纂《江西通志》,为地方文化留下宝贵遗产。
刘绎的科举之路始于天赋与勤勉。少年时即以文采闻名乡里,道光十五年(1835年)殿试夺魁,成为江西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这一成就不仅彰显其学术造诣,更折射出清代江西文教的深厚底蕴。他的应试文章以逻辑缜密、引经据典著称,曾获考官“默承渊源,昌明正学”之评。
为官期间,他展现出罕见的务实精神。任山东学政时,颁布《劝课条规》规范教育,主张“得人才,固民心”的治国理念。**战争爆发后,他力主禁烟抗英,提出“沿江固守”的防御策略,虽未被朝廷采纳,却体现了传统士人的家国担当。
归隐后的教育贡献尤为卓著。主讲白鹭洲书院期间,坚持“省察躬行为本”的办学宗旨,培养出肖鹤龄等一批俊才。面对太平军战火,他仍坚持修缮书院,甚至创下一科八人中举的佳绩。其教育思想强调“经明行修”,注重品德与学问并重,对晚清江西学风影响深远。
刘绎晚年投身方志编修,主持《永丰县志》《吉安府志》等编纂工作,系统保存了地方史料。这种文化自觉使其超越了一般状元官僚的形象,成为连接科举制度与地方文脉的关键人物。
若想深入了解这位状元的一生,可从其著作《存吾春斋文抄》入手,或探访江西永丰的刘绎故居与白鹭洲书院遗址,感受其“昌明正学”的持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