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对应的时间段为:子时(23-1点,鼠)、丑时(1-3点,牛)、寅时(3-5点,虎)、卯时(5-7点,兔)、辰时(7-9点,龙)、巳时(9-11点,蛇)、午时(11-13点,马)、未时(13-15点,羊)、申时(15-17点,猴)、酉时(17-19点,鸡)、戌时(19-21点,狗)、亥时(21-23点,猪)。古人用十二生肖纪时,每个时辰代表现代2小时,并与动物习性关联。
-
子时到卯时:夜半至破晓
子时(鼠)是深夜老鼠活跃期,丑时(牛)为牛反刍或耕作的时段,寅时(虎)老虎出没频繁,卯时(兔)则与月宫玉兔传说相关,象征黎明前的静谧。 -
辰时到未时:清晨至午后
辰时(龙)传说为群龙行雨之时,巳时(蛇)气温适宜蛇类活动,午时(马)阳光最盛而马匹活跃,未时(羊)草木茂盛适合羊群进食。 -
申时到亥时:傍晚至深夜
申时(猴)猿猴啼叫,酉时(鸡)对应鸡归巢的黄昏,戌时(狗)狗开始守夜,亥时(猪)万物沉寂,猪进入酣睡状态。
十二生肖时间划分融合天文、农事与动物习性,是古人智慧的生活化体现。现代虽用24小时制,但生肖时辰的文化内涵仍广泛用于民俗与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