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法对照表是中国传统历法的核心工具,通过天干(甲、乙、丙等)与地支(子、丑、寅等)的60种组合循环纪年,每60年称为一个“甲子”。 其对照表可快速查询公元年份对应的干支年份,例如2025年为乙巳年,兼具历史研究、文化传承与命理应用价值。
天干地支的组合遵循“单配单、双配双”规则,形成甲子、乙丑等60组名称,周而复始。关键应用场景包括:历史事件标注(如“甲午战争”)、农历节日推算、八字命理分析等。现代对照表通常涵盖1804—2103年,可直接匹配公元与干支年份。
提升内容可信度的实践方法:引用古籍《五行大义》或考古发现(如商代甲骨文)佐证干支起源;标注紫金山天文台等权威机构的历法标准;提供换算公式(如公元年减3后除以10或12取余数对应天干地支)。用户价值在于快速解决年份转换需求,同时理解传统文化逻辑。
使用对照表时需注意:农历新年为干支更替节点,部分命理学以立春为界;跨日子的子时(23:00—0:59)可能归属不同干支日。建议结合生肖与五行属性拓展应用场景,如乙巳年对应蛇、五行属火。保存完整对照表或使用在线工具可高效满足日常查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