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高考难度呈现显著梯队差异,核心矛盾集中于考生基数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河南、河北、山东等高考大省因考生数量庞大且名校稀缺,常年占据难度“地狱模式”;江浙沪与京津地区凭借较低竞争压力与资源倾斜领跑“简单模式”。
河南作为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136万),却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985录取率不足1%,考生面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困境,被称为“地狱模式”。河北虽紧邻北京、天津,但省内缺乏优质高校,衡水模式推高教育内卷程度,形成另一极难考区。山东以100万考生规模和全国最难的数学试卷著称,985录取率仅1.6%,高分考生扎堆现象明显。广东虽考生数达76万,但录取率排名全国倒数,高分考生进名校难度仅次于河南。安徽、山西等省份同样面临高考生源与低录取率的矛盾,形成“噩梦模式”梯队。
第二梯队“困难模式”包括湖南、湖北、浙江等省。浙江新高考引入跨学科能力考察,物理建模等题型显著提升难度。湖南与湖北的“3+1+2”模式加剧理科竞争,考生需应对更复杂的志愿填报规则。江苏凭借历史悠久的“地狱级”数学试卷维持高位难度,但本地南京大学等名校缓解部分压力。广西、云南等西部省份因教育资源不足与考生规模中等,形成难度持续分化的“中等模式”。
新疆、黑龙江等省份凭借适中考生规模与省内重点高校支撑,跻身“普通模式”。北京、上海、天津凭借自主命题优势、清北录取率全国领先,以及政策资源倾斜,稳居“优惠/降分模式”。西藏以不足5万考生规模与民族加分政策,成为全国竞争压力最小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高考难度与本省高校数量呈强相关——陕西虽考生数中等,但因西安交大等名校存在,一本录取率达30%;而广东考生数接近江苏两倍,但985录取率不足后者的1/5,凸显资源分布失衡对考试难度的决定性影响。不同梯队间分差可达数十倍,考生需结合地域特性调整备考策略以破解竞争壁垒,同时关注政策动态规避志愿填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