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未录满额院校志愿
征求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目的是为未达到第一志愿录取线的考生提供补充录取机会,同时帮助高校完成招生计划。具体说明如下:
一、基本定义
在每批次常规录取结束后,若部分院校或专业因考生志愿、招生计划调整等原因未完成招生计划,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会公开剩余名额,允许未被录取且分数达标的考生重新填报志愿。
二、适用情形
-
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
因考生退档、专业调整、身体条件不符等原因,部分院校需通过征集志愿补充录取。
-
平行志愿机制的补充
平行志愿采用“一次性投档”,未录满额的院校需通过征集志愿完成招生计划。
三、填报规则
-
填报对象
仅限未被录取且分数达到本批次省控线的考生,需在省级招办发布的缺额计划时间内完成填报。
-
志愿结构
征集志愿的志愿类型、填报规则与首次填报相同,考生可重新选择院校、专业及是否服从调剂。
-
时间限制
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逾期将失去资格。
四、注意事项
-
信息核对
填报前需仔细核对缺额院校、专业及计划数,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录取。
-
服从调剂
若考生未勾选“服从调剂”,可能因专业调剂被录取至其他专业。
-
机会成本
征集志愿是“最后的机会”,考生需综合评估自身分数、兴趣及职业规划,避免盲目跟风。
五、意义与价值
-
提高录取机会 :为分数接近但未达首选院校的考生提供补录通道。
-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二次录取平衡考生分布,促进高校招生质量与区域教育资源均衡。
总结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的“补录机制”,通过公开缺额计划,让考生有机会调整志愿,提升录取成功率。考生需关注省级招办发布的通知,合理规划志愿填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