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代表机会成本,是**替代选项的收益,是所选选项的收益。这一公式的核心在于量化决策中放弃的潜在收益,适用于投资、资源配置甚至个人生活选择。例如,若投资A收益500元,投资B收益450元,选择B的机会成本为50元。不同场景下公式可能变形,如现金持有量的机会成本为,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则需结合资本成本率计算。
-
基础公式与应用
通用公式直接对比选项收益差。例如企业选择项目A(收益10万元)而非B(收益8万元),机会成本为8万元。此方法强调显性收益比较,适合简单二元决策。 -
现金与资产的机会成本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需考虑资金利用率,公式为。若企业持有100万元现金且机会成本率为5%,则年机会成本为2.5万元。应收账款场景则需引入变动成本率和收现期,如赊销额1000万元、收现期30天时,机会成本为5万元。 -
概率加权与复杂决策
多选项决策需加权计算,公式为。例如三个投资方案(收益50万、40万、30万,概率分别为0.6、0.3、0.1),权重相同时机会成本约43.33万元。此方法适用于风险不确定的长期规划。 -
净现值视角
通过收入与支出净现值差计算机会成本(如),能动态反映时间价值。某项目净现值差40万元即代表选择其他方案的机会成本。
总结:机会成本公式是决策的“隐形标尺”,从基础收益差到概率模型,其灵活变形能覆盖商业与生活的多元场景。掌握这些计算逻辑,可避免“看似获益实则亏损”的决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