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国补本身并非套路,而是国家惠民的消费政策,但部分商家通过“先涨价后补贴”“截留优惠”等操作变相薅羊毛,导致消费者实际到手价不降反升。
-
政策初衷与实际落差的矛盾
国补旨在通过20%(一级能效)或15%(二级能效)的补贴比例降低消费者购机成本,覆盖冰箱、空调等12类家电。部分商家利用政策漏洞,如补贴前暗中提价、用国补替代原有促销活动,甚至推出“国补特供”型号,导致补贴后价格与日常促销价持平或更高。 -
常见商家套路解析
- 价格操纵:先调高标价再叠加国补标签,制造虚假优惠;
- 促销截留:取消原有满减、折扣活动,用国补填补让利空间;
- 售后推诿:以“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为由拒绝补差价,消费者**困难。
-
如何避免被套路
- 横向比价:通过历史价格工具或多平台对比,警惕突然涨价商品;
- 核实型号:避免购买“特供款”,选择常规在售型号;
- 留存证据:保存促销页面截图和价保承诺,遇纠纷及时投诉。
总结:国补政策需消费者擦亮眼睛,选择正规渠道并主动比价,同时关注监管动态(如多地已处罚违规商家),才能真正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