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公布后,志愿填报通常在3-7天内启动,具体时间因省份和批次而异,关键节点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例如,北京本科志愿填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江苏分两阶段(6月28日-7月2日、7月27日-28日),湖南则分三阶段(6月26日起)。提前批填报周期较短(1-2天),本科批和专科批通常持续3-4天,部分省份允许征集志愿补录。
-
分批次填报是核心规则
提前批(如军校、艺术类)最早开放,本科批紧随其后,专科批最晚。例如,河南2025年安排三次填报:6月26日-28日(提前批)、6月30日-7月3日(本科批)、7月5日-7日(专科批)。特殊类型招生(如强基计划)可能需单独填报。 -
地域差异需重点关注
各省时间表可能相差一周以上。上海本科志愿在成绩公布后统一填报,而山西分五阶段(6月26日-8月18日),河北专科批与本科征集志愿同步。考生务必以本省考试院官网为准。 -
技术细节影响填报效率
平行志愿模式下,北京本科普通批可填30个院校专业组,辽宁本科批则允许112个“专业+学校”组合。部分省份提供志愿辅助系统(如天津),建议提前模拟操作。 -
征集志愿是补救机会
若常规录取未满额,各省会开放征集志愿。北京本科普通批征集设10个平行志愿,湖南高职专科批有两次征集,时间通常在下一批次开始前1-2天。
建议考生提前整理目标院校的选科要求、历年分数线等数据,避免因网络拥堵或系统不熟导致失误。密切关注官方通知,警惕诈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