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数量因地区和批次而异,考生需关注本省政策。
普通类批次通常最多可填96个“专业+学校”志愿(如山东),部分省份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每组可选6个专业,如北京本科普通批可填3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艺术类和体育类志愿数量一般为20-60个,具体依省份而定。部分省份设“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如高水平运动队仅设1个志愿。考生需结合批次设置,合理安排“冲稳保”策略。
普通类批次分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其中常规批实行平行志愿,如山东普通类常规批最多填96个志愿。艺术类分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专科批,本科提前批院校自定志愿模式,本科批多为平行志愿,如艺术类本科批可填60个“专业+学校”志愿。体育类分提前批和常规批,均采用平行志愿,如江苏体育类本科批可填20个“专业+学校”志愿。
北京等省份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考生需注意组内专业选科要求是否一致。部分省份允许跨批次兼报,但艺术类与体育类不可兼报普通类。特殊类型招生如高校专项计划通常单独设志愿栏,需额外填报。部分批次未招满时将公开征集志愿,考生需及时关注动态。
考生应熟悉本省志愿填报规则,明确批次梯度,合理分配志愿顺序。在冲刺高目标院校的确保“稳”和“保”志愿覆盖目标区间。务必勾选服从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并注意专业调剂范围仅限于同一院校专业组内。提前熟悉系统操作,避免因流程疏漏导致无效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