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十二个月份的别称可归纳如下,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
一、一月
-
孟春/柳月/端月 :正月别称,秦朝避讳“正”字后改称。
-
正阳/初阳 :强调阳气初生。
二、二月
-
杏月/如月/花月 :因杏花、梅花盛开得名,又名春半。
-
仲春/花朝 :农历二月为春季中间时段。
三、三月
-
桃月/季春 :桃花盛开期,标志春季末尾。
-
莺月/晚春 :黄莺啼叫,气候温暖。
四、四月
-
槐月/余月/清和月 :槐花飘香,气候宜人。
-
孟夏 :夏季开始。
五、五月
-
蒲月/榴月/仲夏 :蒲草茂盛,榴花盛开,夏季中段。
-
皋月 :因水边景色得名。
六、六月
-
荷月/伏月/季夏 :荷花盛开,进入三伏天。
-
且月 :别称之一,与“荷月”同月。
七、七月
-
相月/巧月/霜月 :月相变化明显,气候渐凉。
-
孟秋 :秋季开始。
八、八月
-
桂月/壮月/仲秋 :桂花飘香,气候宜人。
-
嘉平月 :别称之一,与“桂月”同月。
九、九月
-
玄月/菊月/季秋 :菊花盛开,月色清冷。
-
桑落 :桑叶飘落,标志秋季特征。
十、十月
-
阳月/小阳春/孟冬 :阳气回升,冬季初段。
-
霜华 :霜冻出现,气候寒冷。
十一、十一月
-
辜月/葭月/仲冬 :别称之一,与“葭月”同月。
-
龙潜月 :象征龙归藏,气候渐冷。
十二月
-
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腊月最后一天,传统节日集中。
-
除月 :腊月最后一天,祭祀活动重要。
注 :不同来源对部分月份别称存在差异(如“正月”与“端月”),可能与历法调整或地域文化有关,建议以权威性高且时间较新的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