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的地支固定为辰月,天干则根据年份变化(如2025年乙巳年三月为庚辰月),是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又称季春或龙月。其命名源于北斗斗柄指向东南“辰”位,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龙,兼具节气清明与谷雨,传统节日包括上巳节(三月三)和融合寒食习俗的清明节。
分点展开:
-
干支纪月规则
地支固定为辰,天干需结合年干推算。例如甲/己年三月为戊辰月,乙/庚年为庚辰月,丙/辛年为壬辰月,丁/壬年为甲辰月,戊/癸年为丙辰月。2025年乙巳年按“乙庚之岁戊为头”口诀,三月为庚辰月。 -
别称与文化内涵
辰月别称多达20余种,如桃月(桃花盛开)、蚕月(养蚕时节)、姑洗(古乐律名)。古人观测天象,以“斗建辰”命名,辰位属龙,赋予其生机勃发的象征。 -
节气与节日
包含清明(扫墓祭祖)和谷雨(雨生百谷),三月初三上巳节演变为踏青祓禊的“三月三”,王羲之兰亭雅集即在此日。 -
五行属性
辰月属土,藏干含戊土、乙木、癸水,兼具“水库”特性,象征万物生长中的蓄力阶段,与农耕文化紧密相关。
总结提示:
农历三月的干支组合既体现天文历法智慧,又融合物候与人文,需注意天干随年变化,地支辰则恒定不变。实际应用中,可结合节气交节时间精确划分月份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