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同一个学校是否可以报两个志愿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志愿填报模式。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考生可以填报同一学校的多个专业组志愿;传统“院校+专业”模式下则可能浪费志愿名额,建议按规则合理填报。
“院校专业组”模式下,高校将招生专业按选科要求分为不同专业组,每组为一个独立志愿单位。考生可同时填报同一学校的多个专业组,例如“A大学(01)专业组”和“A大学(08)专业组”,但需注意同一专业组内不可跨组调剂。例如,某省允许每批次填6个院校志愿,考生可将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组分开填报,增加录取机会。
传统“院校+专业”模式下,多数省份实行平行志愿,但重复填报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可能因志愿结构设计导致浪费。例如,考生同时填报“北京大学+计算机”和“北京大学+数学”志愿,若未被首志愿录取且服从调剂,可能直接滑档。因此需权衡志愿梯度,合理搭配“冲稳保”学校。
部分省份支持“专业(类)+院校”模式,以单个专业为单位填报,需占用更多志愿名额。例如某省每批次可填96个志愿,考生可选“北京大学+计算机”和“清华大学+数学”各占一席。此模式下无专业调剂风险,但需提前研究招生章程与专业代码。
平行志愿采取“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投档时同一批次仅有一次投档机会。若第一志愿未进档,系统跳过剩余同校志愿直接检索下一所。例如某省允许填8个院校,同一学校志愿需分散在不同位置,避免“扎堆”无效。“服从调剂”仅限专业组内调节,跨组无效,需谨慎勾选。
同类学校多志愿填报需结合本省规则与录取机制。建议填报前研读招生政策、对比专业组构成,并利用“冲稳保垫”策略提高录取概率。盲目堆砌同校志愿可能导致滑档风险,科学规划方能精准匹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