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志愿填报采取“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模式,其中15个省份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更多,给予了考生更多机会,但要注意认真查看选科要求。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主要分为“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有江西、吉林、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江苏等15个省份。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多个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以北京为例,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独立的志愿,本科普通批可以最多填30个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6个志愿专业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上海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普通类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实行有序志愿投档,本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设置112个“专业+学校”志愿;高职(专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设置60个“专业+学校”志愿。
而采用“专业(类)+院校”模式的省份有贵州、浙江、山东、辽宁、河北、重庆等6个省份。在“专业(类)+院校”模式下,1个“专业(类)+院校”为1个志愿,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最大数量为112个。还有省份采取混合模式,如辽宁普通类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实行有序志愿投档,设置2个有序的院校志愿,本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设置112个“专业+学校”志愿;艺术类、体育类等也有各自不同的志愿设置和投档方式。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要以“院校专业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填报,一个院校专业组就是一个志愿填报单位。要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成绩、位次等因素,合理选择院校专业组。认真查看招生院校的选考科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报,避免因选考科目不符合要求而无法报考。要考虑院校专业组内专业的情况,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就业前景等。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考生和家长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则,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以提高录取机会,实现自己的高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