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作为中国传统春节的重要日子,承载着迎神祈福、勤俭节约、辞旧迎新的丰富习俗。这一天既是“羊日”象征吉祥,也是迎灶神、接财神的关键节点,各地通过吃折箩、扔穷、接五路等独特活动,寄托对新年富足安康的期盼。
迎神接神:正月初四被认为是诸神重返人间的日子,尤其是灶神。民间有“送神早,接神迟”的说法,需备齐三牲、水果、香烛等供品,焚香礼拜以示恭敬。北方部分地区认为灶神会查户口,因此不宜远行,全家需守候在家迎接。
吃折箩:将过年剩余饭菜重新烹制成“折箩”(大杂烩),既体现勤俭美德,也寓意来年衣食无忧。这一习俗在北方尤为盛行,山东等地还衍生出“烙饼卷鸡蛋”的食俗,增添年味。
接五路财神:商家多在初四晚间举行仪式,摆供桌、燃鞭炮,迎接五路财神以图开业吉利。供品需包含广橘(财路广阔)、甘蔗(生活甜蜜)、全猪全鸡(丰饶)等,寄托招财进宝的愿望。
扔穷与打扫:初四集中清理初一至初三积攒的垃圾,称为“扔穷”,象征扫除晦气。同时彻底打扫房屋,寓意新年焕新,财运亨通。
地方特色:福建莆田地区将初四视为“大岁”,重新围炉过年;河北蔚县有打铁花祈福的壮观活动;北方农村还有绑火神送灾的习俗,祈求家庭平安。
正月初四的习俗融合了神话信仰与生活智慧,无论是迎神祈福还是勤俭持家,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美满生活的追求。不妨在新春佳节中,亲身体验这些传统,感受千年文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