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法彻底消灭中俄的核心原因在于:地缘战略制衡、核威慑的相互毁灭风险、经济利益捆绑以及中俄联盟的韧性。 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逻辑并非通过直接消灭对手,而是利用矛盾操控国际格局,同时避免自身陷入不可控的冲突。
-
地缘战略的“养寇自重”逻辑
美国长期将俄罗斯视为牵制欧洲的棋子,通过北约东扩和俄乌冲突等手段,确保欧洲依赖美国安全保护。若俄罗斯崩溃,欧洲可能走向独立自主,削弱美国对欧亚大陆的控制力。同样,对中国采取遏制而非消灭的策略,既因亚太盟友体系的经济利益,也因直接对抗会破坏美元霸权赖以生存的全球化体系。 -
核威慑的“恐怖平衡”
中俄均拥有可摧毁美国的核武库,尤其是俄罗斯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和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美国试射“民兵3”导弹失败暴露了其核威慑体系的脆弱性,而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核优势。任何军事冒险都可能触发“相互确保毁灭”,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终极风险。 -
经济利益与战争成本的权衡
美国军工复合体需要“可控的敌人”维持军售利润,而非彻底消灭对手。中俄市场与全球供应链深度绑定,直接开战将导致世界经济崩溃,损害美国金融霸权。例如,美国对俄制裁已伤及欧洲盟友经济,而对华贸易战同样推高美国通胀,说明全面脱钩代价高昂。 -
中俄“背靠背”联盟的韧性
中俄在经济、能源和军事技术上的互补性远超美俄潜在合作空间。俄罗斯的能源与中国的制造业形成闭环,两国联合开发的高超音速武器等尖端技术削弱了美国军事优势。美国若拉拢俄罗斯,将面临欧洲离心和中俄更紧密反霸联盟的双重反噬。
当前国际格局下,美国更倾向于通过代理人战争、技术封锁和舆论抹黑等“混合战”手段消耗中俄,而非直接军事消灭。这一策略的隐患在于,中俄正通过“去美元化”和多极化合作,逐步瓦解美国霸权的根基。历史表明,靠制造敌人维持的霸权终将因战略透支而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