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
根据权威信息源综合分析,诸葛亮临终最后一计主要针对魏延,通过一系列手段迫使其自尽,从而避免蜀汉因内斗或北伐失利而提前灭亡。具体分析如下:
-
核心目标:除掉魏延
诸葛亮因信任不足,担心魏延北伐野心过大或因性格缺陷引发内斗,故在临终前设计除掉他。这一结论在多个权威来源中一致提及。
-
具体手段:烧死陷阱与七星灯
- 上方谷之战 :诸葛亮表面对抗司马懿,实则封锁山谷出口,并点燃七星灯企图困住司马懿。魏延识破后扑灭七星灯,自己幸免。 - 撤军会议 :诸葛亮未将魏延列入撤军名单,直接交由其死对头杨仪接管军权,激化矛盾。
-
间接影响:蜀汉三贤受损
部分传说提到诸葛亮还针对蒋琬、费祎、姜维等蜀汉重臣,但主要证据指向魏延。魏延与杨仪的矛盾最终导致其被马岱刺杀。
-
历史争议与后续
《三国志》仅记载诸葛亮要求简朴下葬,未明确提及“最后一计”。后世传说中关于“遗书毒计”等说法,多源于文学加工。
结论 :综合权威信息,诸葛亮最后一计明确针对魏延,通过军事陷阱和权力斗争使其自尽,而非针对蜀汉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