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层级,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类型,核心功能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常见病诊疗。这些机构覆盖城乡,直接服务居民健康需求,是分级诊疗的首道防线。
- 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政府在每个乡镇至少设置1所标准化机构。中心卫生院具备更强医疗服务能力,可开展普通手术,并指导周边一般卫生院。主要承担基本公卫服务、常见病诊疗、康复护理,以及村卫生室的管理培训。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3万—10万居民范围设置1所,提供与乡镇卫生院类似服务,重点覆盖城市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在人口密集区域延伸服务,履行健康管理哨点职责。
- 村卫生室: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所在地除外),在卫生院指导下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是农村居民最便捷的健康守门人。
- 诊所与门诊部:包括私立诊所、单位医务室等,通过市场化运作补充基层服务,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支持其参与公卫项目。
部分区域还设有特色机构如社区医院、护理院等,提供康复、老年照护等接续***。随着便民政策推进,基层机构正通过延时门诊、家庭医生签约等举措提升可及性。
提示:选择基层医疗机构时,可优先关注政府办机构的质量认证(如“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单位),并利用家庭医生服务获得连续性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