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核心风俗围绕“龙”展开,饮食以面食为主并赋予吉祥寓意,如吃饺子称“长龙耳”、春饼为“龙鳞”,同时伴随剃头祈福、忌针线等习俗,寄托人们对丰收与健康的期盼。
-
饮食风俗:北方地区将面食与“龙”元素结合,饺子象征“龙耳”,面条为“龙须”,馄饨寓意“补龙牙”,春饼剪出龙鳞纹称“龙鳞饼”。南方则侧重米饭类,如温州芥菜饭(防疥疮)、上海“撑腰糕”(护腰)。部分地区还吃猪头肉(祭祀纳吉)、爆米花(“金豆开花”救龙王)及炒豆(驱虫避害)。
-
仪式与禁忌:男子剃头称“剃龙头”求好运,妇女忌动针线防“扎龙眼”。旧俗禁止担水、盖房打夯,以免惊扰龙神降雨。部分地方撒草木灰“围仓囤”祈丰收,或“引钱龙”招财。
-
地域特色:北京吃太阳糕敬日神,天津煎焖子喻“龙鳞”,山东炒杂豆驱虫,西北“咬蝎尾”面食祛毒,江浙保留撑腰糕强身习俗。
总结:二月二风俗融合农耕信仰与生活智慧,饮食与仪式均体现对自然的敬畏。如今虽部分禁忌淡化,但“龙食”文化与祈福传统仍为节日增添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