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组需要分开填报,这是新高考“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的核心规则。关键亮点:每个专业组作为独立志愿单位,考生需按选科匹配度分别填报,且调剂仅限组内进行,大幅提升志愿灵活性和精准度。
- 填报规则: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组需拆分为多个志愿。例如A大学的“物理组”和“物理化学组”需分两行填报,每组内可填多个专业,但选科要求必须完全匹配,否则无法提交。
- 录取逻辑:投档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高分优先。若考生同时填报某校的01组和02组,系统优先检索01组,未录满则投档,失败再检索02组,组间无调剂。
- 调剂限制:服从调剂仅在本专业组内生效。如临床医学组含护理学,调剂不会跨到其他组的计算机专业,避免跨组“踩坑”。
- 策略建议:冲稳保原则下,同一学校的多个组可分散排序(如高分组靠前,保底组靠后),兼顾冲刺与稳妥;同时需注意组内专业数量差异,冷门组更易低分录取。
总结:新高考下,专业组填报是技术活,选科匹配是前提,志愿顺序定成败。建议提前研究目标院校的专业组设置,合理规划梯度,最大化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