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社工残疾人个案需聚焦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核心要点包括: 精准评估残疾类型与程度、制定分阶段可量化目标、整合家庭及社区资源、注重心理与社会融合支持。通过系统性记录干预过程,形成动态调整的帮扶方案。
-
需求评估与信息采集
优先通过入户访谈、医疗记录分析等方式,明确残疾类别(肢体/视力/智力等)及功能障碍等级,同步记录服务对象的家庭支持力、经济状况、社会参与障碍等关键信息。例如视力障碍者需重点关注出行辅助需求,智力残疾者则需评估认知训练方案。 -
设定SMART干预目标
采用"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原则设计短期与长期目标。如肢体残疾者可设定"3个月内完成10次康复训练,独立使用助行器移动50米",避免笼统描述。 -
资源链接与多维度介入
- 家庭层面:指导家属学习护理技巧,申请居家无障碍改造补贴
- 社区层面:对接日间照料中心、辅助器具租赁站等资源
- 心理层面:通过团体辅导缓解自卑情绪,建立同辈支持网络
-
过程记录与效果量化
采用"问题-干预-改变"三段式日志,定期对比服务对象的功能改善(如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活动参与频率等数据,必要时召开跨专业团队会议调整计划。
提示: 个案写作应避免主观判断,用事实数据体现服务进展,同时保护隐私信息脱敏处理。定期回访能验证长效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