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这一天,***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亲自按下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升国旗的历史演变
- 1949年至1950年底:天安门广场升旗任务由北京公安纠察总队负责。
- 1951年至1976年:升旗任务交给了北京市供电局,由工人师傅担任升旗手,只在重大节日升旗。
- 1977年至198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二师的官兵承担升旗任务,改为每日升旗。
- 1982年12月28日:武警北京总队组建“天安门国旗班”,正式担负升国旗任务,并制定出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
- 1991年:“国旗班”扩编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每次升旗人数为32人。
- 2018年1月1日:经党中央批准,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升旗人数增加至96人,包括陆海空三军的官兵。
升国旗仪式的细节
- 国旗护卫队人数:由36人组成,包括1名方队指挥长、1名擎旗手、2名护旗手和32名护旗队员,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的步数:升旗士兵迈出138步正步,象征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历程和国旗护卫队的职责使命。
- 旗杆高度:旗杆高度为28.3米,象征革命历史中解放军士兵的英勇斗争精神。
- 升旗时间:升旗时间根据北京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灵活调整,从1月11日至6月6日逐渐提前,从6月2日至12月30日逐渐推迟。
升国旗仪式的意义
升国旗仪式是庄严神圣的,它不仅展示了国家的威仪和荣誉,也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每一次升国旗都是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通过升国旗仪式,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