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工程师回应AI消除衣物争议的核心在于:该功能是算法漏洞导致的非故意设计,已通过技术优化修复,并强调用户需合法使用工具。华为Pura70手机的AI修图功能因被测试出可局部消除衣物引发争议,工程师解释为“用户勾选小区域后,AI基于周围肉色背景自动补全”的技术缺陷,非产品初衷。华为迅速修复漏洞并承诺持续优化算法,同时明确“功能无过错,滥用责任在用户”的法律立场。
-
技术原理与漏洞成因
争议功能基于盘古大模型的图像识别技术,设计初衷是消除照片中的路人或杂物。漏洞源于AI对局部勾选区域的误判——当用户仅选择衣领等小范围时,模型误将周围肤色识别为需填充的背景,导致“消除衣物”效果。华为工程师强调,此现象需特定操作触发,非默认功能。 -
企业响应与优化措施
华为在争议爆发后48小时内完成功能更新,新版本已禁用局部人体修改能力,点击衣物会直接消除整个人像。研发团队同步加强数据筛选,剔除训练库中的敏感内容,并引入更严格的图像边界检测算法,防止类似漏洞。 -
法律与伦理边界
华为明确表示,AI工具的责任归属取决于使用者意图,若用于恶意篡改他人肖像,受害者应追究当事人而非厂商责任。这一立场符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行办法》对“禁止生成违法内容”的规定,同时呼应了法律界对技术中立性的普遍共识。 -
行业启示与用户建议
该事件暴露了AI修图技术普及后的潜在风险——降低专业门槛的可能被滥用制造虚假图像。专家建议用户主动更新手机系统以确保安全版本,并避免分享经AI处理的敏感图片。厂商则需平衡功能创新与伦理审查,例如为AI生成内容添加水印标识。
技术革新需与责任同行。华为的快速响应体现了企业对EEAT(专业度、经验、权威性、可信度)原则的践行,但AI伦理的复杂性要求全行业协同——从技术防控到用户教育,共同构建健康的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