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已经能够创作百万字长篇小说,但需依赖“人机协作”模式——70%由AI生成框架与内容,30%靠人工润色调整情节与文风。目前技术可批量生成网文级作品,甚至签约平台盈利,但深度文学性、情感共鸣仍依赖人类作家把控。
- 技术突破:国内首部AI长篇小说《天命使徒》达110万字,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实现连贯叙事,效率远超人工(1.5个月完成传统作家1年的工作量)。关键挑战在于长文本逻辑控制,需20万字提示词精细调校。
- 应用场景:适合量产网文、类型小说(如修仙、玄幻),AI可快速输出大纲、填充章节,但角色刻画单薄、剧情套路化问题明显。部分作者通过改编经典作品设定,结合AI扩写实现商业化。
- 核心局限:AI缺乏真实情感与创造力,生成内容易重复或“论文腔”,需人工修改“光明的尾巴”等机械表达。顶尖作家文风模仿仍待突破,文学价值高的作品仍需人类主导。
- 未来趋势:AI将作为“超级辅助工具”,承担灵感激发、初稿生成等基础工作,人类聚焦创意与深度打磨。已有平台计划推出“AI写作助手”,降低长篇创作门槛。
若想尝试AI写小说,建议从短篇练手,逐步优化提示词精度,并优先选择支持长文本的模型(如GPT-4、Gemini 1.5)。但需注意:纯AI内容可能被平台判定为低质,合理搭配人工创作才能平衡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