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近期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攻击手段多样且高度组织化,包括DDoS、HTTP代理攻击、僵尸网络等,导致服务中断并暴露数据安全隐患。 此次事件不仅反映AI行业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也凸显大模型时代需兼顾传统与新兴安全威胁的紧迫性。
攻击呈现三阶段特征:初期以DDoS干扰通信,中期加入HTTP代理攻击,后期僵尸网络参与,攻击峰值达每秒2.3亿次请求。仿冒域名超2650个,部分端口甚至暴露用户聊天记录等敏感数据。攻击IP主要来自美国,结合DeepSeek模型性能超越OpenAI的背景,推测动机涉及技术竞争与地缘政治。
防御需多维度升级:
- 技术层面 采用零信任架构、AI驱动的行为分析,结合端到端加密与流量清洗技术;
- 管理层面 摒弃“救火式”防护,建立前瞻性安全体系,如360为DeepSeek提供的国家级防护方案;
- 用户层面 警惕钓鱼链接与虚假投资,官方已通过延长服务有效期补偿受影响用户。
当前,AI安全已进入攻防动态博弈阶段。企业需以持续创新应对威胁,用户则应关注官方渠道,避免隐私泄露。这场攻击既是警示,也为行业协作强化防御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