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制药领域的龙头企业以英矽智能、晶泰科技、恒瑞医药为核心,药明康德、华大基因等企业紧随其后,形成技术驱动与商业化落地的双轮格局。英矽智能凭借全球首个AI设计的抗肺纤维化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成为生成式AI制药的标杆;晶泰科技以量子物理与AI融合算法服务辉瑞等国际药企,稳居港股“AI制药第一股”;恒瑞医药则通过内部AI平台实现抗肿瘤药物研发效率提升50%,展现传统药企的转型实力。
-
技术突破与管线进展
英矽智能的生成式AI平台已推动多款药物进入临床,其抗纤维化药物Rentosertib成为全球焦点;晶泰科技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将药物发现周期缩短70%,合作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中的16家;恒瑞医药的AI分子设计平台每年产出超百个候选化合物,临床审批速度达“3天一个”。 -
商业化与资本布局
药明康德通过AI赋能CRO全链条,2025年订单单价突破3000万美元;华大基因依托全球最大基因组数据库,将AI应用于癌症早筛,准确率提升至99%。资本层面,红杉、腾讯等机构重仓英矽智能,晶泰科技单轮融资超30亿港元,恒瑞医药获中央汇金增持18亿元。 -
政策与行业生态
国家药监局加速AI药物临床试验审批,上海、青岛等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AI制药生态从单环节服务转向“靶点-临床”全流程覆盖,药明康德、成都先导等企业通过“CRO+AI”模式实现双向赋能。
未来,随着AI技术在靶点预测、分子生成等环节的深度渗透,中国AI制药企业有望在抗肿瘤、罕见病等领域实现全球领跑。投资者需关注企业技术壁垒、管线进展及商业化能力,警惕同质化竞争与盈利周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