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5月,小米集团市值预计在1.2万亿至2万亿人民币之间(约1.5万亿至2.4万亿港元),核心驱动力来自高端手机爆发、汽车业务加速兑现及AIoT生态协同。关键亮点包括:SU7 Ultra交付量超预期、智能手机全球市占率19.9%重回中国第一、IoT设备连接数突破8.6亿台。
-
高端手机业务稳居全球前三
2025年小米高端机型出货占比提升至23%,ASP(平均售价)达1800元,欧洲市占率17.3%。小米15 Ultra凭借徕卡影像和自研芯片技术,推动手机业务PS(市销率)维持1.5倍,贡献估值超8000亿人民币。 -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SU7 Ultra目标2025年交付35万辆,ASP升至25万元,毛利率突破20%。汽车业务PS对标特斯拉达5倍,潜在估值4000亿人民币。若二期工厂投产,年交付量或冲50万辆,进一步释放利润空间。 -
AIoT生态临界点爆发
空调、冰箱等智能家电出货量同比增30%-50%,生态复购率73%。8.6亿设备互联推动PS升至2倍,叠加互联网服务76.7%的高毛利率,生态溢价隐含20%协同价值。 -
现金储备与AI研发护航
1410亿现金储备及800亿年现金流提供安全垫,70亿AI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壁垒。澎湃OS打通“人车家全生态”,用户复购价值达传统硬件3倍。
当前市值已反映30%上涨空间,但需警惕汽车交付不及预期或高端手机市场竞争风险。长期看,小米“技术+生态+全球化”三浪叠加,2万亿市值或是AI与汽车业务成熟后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