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人代表作品丰富多元,各具独特魅力。晋代王羲之《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其子王献之《中秋帖》以行书草书闻名,笔势连贯洒脱。唐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楷书典范,结构严谨、笔力险峻;颜真卿《祭侄文稿》展现忠义之气,笔墨酣畅、气势磅礴;怀素《自叙帖》为狂草经典,线条灵动狂放。宋代苏轼《黄州寒食帖》体现其心境变化,笔致自然率真;米芾《蜀素帖》用笔多变、结体欹侧。元代赵孟頫《洛神赋》书风圆润清秀、典雅飘逸。明代祝允明《洛神赋十三行》笔法精妙、气韵生动。
东晋王羲之作为“书圣”,其《兰亭序》创作于兰亭雅集,行笔从容自然,28个“之”字各具姿态,被后世视为行书巅峰;子王献之《中秋帖》笔势连贯如一笔书,尽显潇洒豪放。唐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奉诏之作,笔力刚劲,结构精准,被誉为“楷书法度之极则”;颜真卿《祭侄文稿》因悲愤之情灌注笔端,虽为草稿却元气淋漓;怀素《自叙帖》以狂草写就,线条奔放连绵,体现其高超控笔能力。宋代苏轼《黄州寒食帖》作于被贬黄州时期,情感起伏通过笔墨浓淡与字迹大小变化体现;米芾《蜀素帖》因书写于蜀地白色丝绸上而得名,用笔八面出锋,尽显米字锋芒。元代赵孟頫《洛神赋》结体严谨,笔画圆润清秀,兼具晋唐风韵;其书法受李北海影响,又融自身儒雅之气。明代祝允明《洛神赋十三行》取法魏晋,笔势飞动,展现明代草书创新精神。书法艺术在不同时代因社会风气、文化思潮演变,呈现多样风格与技法传承,这些作品成为研究书法史及审美演变的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