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师范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师范类高校,科研成果丰硕且特色鲜明,尤其在民族文化传承、矿土资源利用、大分子化学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获省部级奖项20余项,并建成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
科研项目与经费跨越式增长
自2009年升本以来,学校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超14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600余项,横向课题35项。科研经费从2009年的31万元增至2023年的超300万元,增长近10倍,形成国家基金、自治区项目、校企合作多元投入格局。 -
重点领域成果突出
- 民族文化研究:作为“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成员,深度挖掘察哈尔文化,筹建元瓷博物馆,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11项。
- 资源与环境科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矿土土质改性及综合利用”攻克本土资源开发难题,获专利115项,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
- 大分子化学: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大分子科学与化学生态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取得突破,发表SCI论文38篇。
-
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教师累计发表论文3655篇(核心期刊172篇),出版专著478部。《集宁师范学院学报》获评国家A类学术期刊,并成为蒙古学、师范教育研究的重要传播平台。孙振涛、李平等学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填补了区域文化研究空白。 -
创新机制与人才培育
学校出台22项科研管理制度,设立学风建设专栏保障学术规范。通过“青年科技英才”计划培养骨干教师,任琴教授团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樊伟峻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均体现学科交叉潜力。
提示:该校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内蒙古地域需求,未来可进一步关注其民族教育、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产学研转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