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流程的核心在于“查、填、核、锁”四步,关键亮点包括: 提前查询招生计划、分批次梯度填报、实时校验代码准确性、人脸/短信双认证确认,以及两次取消确认的容错机制。合理运用这些功能可大幅降低填报风险,确保志愿方案精准匹配考生需求。
-
前期准备与招生计划查询
登录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如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在“高考公告”栏下载最新招生计划,明确各批次院校专业组及选科要求。建议结合近3年录取数据(如“一分一段表”)圈定“冲稳保”院校范围,避免因信息偏差错失机会。 -
系统登录与志愿填报
使用考生号、密码登录填报系统,分批次填写院校专业组代号及专业代码,系统会实时校验有效性并提示错误。平行志愿批次可填45个院校专业组,每组最多12个专业,需按录取概率排序。注意:同一院校专业组不可重复填报,但可通过“插入”“删除”功能动态调整顺序。 -
保存与核对
每批次填报后点击“保存志愿”,系统会记录当前选择。务必通过“查看志愿”功能核对批次、专业顺序及调剂选项,避免漏填或误填。未保存直接退出将导致数据丢失,每年均有考生因此失误。 -
最终确认与安全验证
所有批次填报完成后,需通过“人脸识别”或“短信验证码”进行志愿锁定。确认后志愿不可修改,但截止时间前有两次取消确认机会。若未主动确认,系统将以填报截止时的保存状态为准投档。
提示:填报前建议使用模拟系统演练,重点检查体检限制、单科成绩要求等细节;确认时关闭其他浏览器标签,防止信息泄露。志愿填报是“信息战+技术活”,早规划、多核对才能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