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结合了新媒体技术、代际差异及内容创新的影响:
-
新媒体与移动端崛起
2025年春晚新媒体端直播收视达28.17亿次,较去年增长6.9亿次,移动端用户规模增长52.46%至3.72亿。短视频平台观看量年增40%,“竖屏看春晚”创新形式播放量达4.96亿次,用户人数增长14.4%。
-
代际差异显著
-
50岁以上观众 :完整观看比例超70%,偏好传统戏曲、相声等节目,注重文化传承与仪式感。
-
Z世代(95后) :全程观看率不足15%,但短视频平台观看量激增,更倾向碎片化、个性化的娱乐内容。
-
-
内容偏好与形式创新
年轻观众对流行文化、互动形式需求增加,传统节目吸引力下降。2025年春晚通过融入地域文化、轻松幽默基调及明星效应,提升跨年龄层共鸣,同时减少教育性内容,增强娱乐性。
-
代际审美与价值观冲突
老一辈更看重春晚的“情怀”与文化价值,年轻群体则追求新鲜感与流量明星。社交媒体上“春晚无聊”与“春晚情怀”形成热搜两极,B站等平台二次创作加剧了这种分歧。
-
收视率波动与外部因素
经济环境、消费能力变化影响观众选择。例如,收入压力可能使观众减少外出娱乐,转而选择在家观看春晚。南方观众因气候、文化习俗差异,对春晚需求相对较低。
总结 :春晚观众从传统电视转向新媒体,代际差异与内容创新成为关键影响因素。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节目形式,平衡老少需求,以巩固其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