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普遍采用GPA(平均成绩点数)作为学业评价指标,但近年来多所顶尖高校已进行改革,逐步取消或调整GPA排名。具体情况如下:
-
GPA的普遍性
多数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长期使用GPA作为奖学金、保研等评价标准,计算方式通常为 5分制或4分制 ,部分学校采用 加权平均学分绩点 。
-
近年改革趋势
-
北京大学 :2024年1月起在生命科学学院试点取消GPA,改用 优秀率(A%)和优良率(AB%) 替代,成绩分为A、B、C、D、F五档。
-
清华大学 :2024年9月起,大一年级秋季学期成绩不计入GPA,但保留奖学金和推免资格。
-
复旦大学 :2024年6月修订规定,给予16分“试错空间”不计入绩点,且不卡比例的最大绩点从3.3提高到3.7。
-
海南大学 :2024年推行无极评价体系,成绩≥85分且前30%评定为“优秀”,≤60分且末10%为“不合格”。
-
-
改革目的
通过取消GPA排名,缓解“绩点内卷”现象,鼓励学生注重创新实践和综合素质发展,而非单纯追求高分。
总结 :国内大学仍普遍存在GPA制度,但顶尖高校正逐步探索更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