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课程设置标准明确高中三年需修满144学分,新增综合实践、技术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培养,采用“必修+选修”模式并实行“走班制”教学。
山西省从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起实施新课程方案,课程体系划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总学分需达144分才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88分,涵盖语文、数学等核心学科;选择性必修课程42分,与高考升学直接挂钩;选修课程14分,由学校自主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新增综合实践活动(23分)和技术课程(8分),强调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总学分占比超过传统主科。课程设置划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艺术等8个领域,要求每学年均衡修习以避免偏科。
在教学组织上,山西省全面推行“走班制”,学生根据所选模块课程动态组成教学班,但固定行政班级仍保留,便于管理。学制仍为三年,但课程结构调整为“基础+拓展”,逐步增加选修比例,并允许跨年级选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纳入学分要求,学生每年需参加一周社会实践,三年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
评价体系同步改革,采用“学业成绩+成长记录”模式,综合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参与和特长发展。技术、艺术课程首次作为独立科目设置,部分学校可开设多语种教学。整体来看,新方案注重知识应用与个人发展,推动“应试”向“素质”教育转型,为高考改革和大学衔接奠定基础。家长和学生需提前规划课程选择,平衡必修与选修需求,以充分利用改革带来的多元化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