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发布的最新课程设置政策,结合不同时期的文件内容,主要调整和优化如下:
一、课程体系结构
-
高中阶段课程分类
新课程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
-
必修课程 (88学分):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
选择性必修课程 (42学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升学需求选择,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
-
选修课程 (14学分):由学校根据地方需求、学科标准及办学特色开发,学生自主选择。
-
-
学分要求
学生需完成144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必修88学分、选择性必修42学分、选修14学分。
二、学科设置调整
-
新增课程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被纳入学分要求。
-
调整课时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
地方课程 :通用技术、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保持原有设置。
三、实施时间与教材
-
实施时间 :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
教材更新 :高中阶段全面使用国家***材,小学阶段逐步推进新教材使用。
四、其他说明
-
学制 :普通高中学制仍为三年,但课程安排更加灵活,包含1周社会实践和11周假期。
-
考核方式 :通过考试或考核获取学分,具体要求由课程标准规定。
以上调整体现了山西省课程设置向“必修+选修”转型,强化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保障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