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法律法规的核心是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通过健全监管机制、明确义务主体、强化风险防控三大支柱,构建覆盖金融与非金融领域的全链条治理体系。2025年生效的新修订《反洗钱法》将上游犯罪范围扩展至“其他犯罪”,引入基于风险的监管模式,并首次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义务主体,同时平衡风险防控与基本金融服务保障。
金融机构需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动态评估新技术带来的洗钱风险,保存交易记录并报告可疑交易。特定非金融机构(如房地产、会计师事务所)参照履行类似义务,形成行业协同。关键措施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升级为持续尽职调查,受益所有人信息透明化管理,大额交易监测与可疑线索移送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法约谈机构高管,国际合作中遵循平等互惠原则。
法律责任方面实行过罚相当,区分金融机构与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处罚标准,明确利用非法渠道洗钱直接追究刑事责任。个人需配合调查但享有隐私保护,机构不得采取与风险不匹配的限制措施,保障医疗、社保等基本金融服务不受影响。
新法通过“风险为本”的灵活监管、技术创新支持及数据安全保护,既提升治理效能,又避免“一刀切”干扰正常经济秩序。企业应定期审查内控流程,公众需警惕虚拟货币等新型洗钱手段,共同维护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