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课标1卷作文题目聚焦“答案与问题”,探讨互联网普及与人工智能应用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引发对问题本质与答案价值的思考。文章要求考生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结合材料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与立意
题目材料指出,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许多问题能够快速获得答案,但同时也引发了对“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的思考。考生需深入理解“答案”与“问题”的辩证关系,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 问题与答案的共生性:指出问题与答案是相辅相成的,解决问题的同时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 技术进步的双刃剑:分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提供便利的也可能带来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等问题。
- 对深度思考的呼唤:强调面对快速答案,人们需要更多关注问题的本质,而非仅仅满足于表面答案。
二、写作建议
- 文体选择:
- 议论文:适合从哲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问题的本质与答案的价值。
- 记叙文:通过个人经历或故事展现技术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 抒情文:表达对问题与答案关系的感悟和思考。
- 结构安排:
- 引言:概述材料内容,提出中心论点。
- 主体:分层次论证,结合具体案例或个人感悟。
- 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 语言表达:
- 逻辑清晰:确保论点与论据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 语言生动: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
- 引用权威:适当引用名言或专家观点增强说服力。
三、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注重内容、表达与发展等级的综合考量:
- 内容(20分):紧扣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 表达(20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
- 发展等级(20分):体现深刻性、丰富性、文采和创意。
四、总结与提示
2024年新课标1卷作文题目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热点,同时注重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时,应注重材料的深入挖掘,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或社会现象展开论述,避免泛泛而谈。建议考生在写作前明确立意,并在论证中展现逻辑性与创新性,以提升文章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