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春季气温呈现“大起大落”的特点, 前期波动剧烈、后期快速升温, 且整体较常年偏高。 3月至4月中旬频繁遭遇强降温,但4月下旬起气温“火箭式”攀升,多地突破30℃,昼夜温差普遍超过10℃,川西高原则需防范雨雪天气。
-
气温波动显著,冷暖交替频繁
春季是冬夏过渡期,冷暖气团活跃,叠加全球变暖与赤道太平洋冷海温影响,四川3月至4月中旬多次出现强降温,如3月上旬盆地西北部雨雪冰冻、4月初局地骤降15℃。但冷空气间歇期气温迅速反弹,形成“羽绒服与短袖无缝切换”的独特现象。 -
4月下旬进入“加速升温”模式
4月中旬后,盆地气温较常年偏高4-6℃,成都、南充等地最高气温达32-35℃,30℃以上高温成为常态。盆地东北部及南部(如达州、泸州)升温幅度更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1-2℃。但清晨气温仍偏低,需采用“洋葱式”穿衣法。 -
区域差异明显,需针对性应对
盆地晴热为主,需防晒补水;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多分散阵雨(雪),高海拔路段易结冰,出行需备厚外套并关注交通管制。甘孜州西南部及攀西地区午后风力大,森林火险等级高。 -
春季缩短趋势加剧,气候异常凸显
数据显示,四川春季近30年平均缩短7天,盆地“闪春”现象明显(平均仅55天),主要因地形阻隔冷空气、暖湿气流早发及春旱加速升温。例如南充3月曾5天内从3℃升至22℃,桃花花期紊乱。
提示: 出行前建议查看实时天气预报,川西地区需警惕突发性雨雪,盆地居民需防范午后高温及清晨低温。长期来看,春季气温波动与极端天气或更频繁,需加强适应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