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警察学院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涵盖了共建机制、师资支持、教学资源和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共建机制
部省共建
- 部省共建背景:2011年11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公安部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警察学院协议书》,江西警察学院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的地方公安本科院校。
- 共建优势:部省共建为江西警察学院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特别是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和科研创新方面获得了显著的优势。
公安部经侦局教育训练基地
公安部在学校建立了经济犯罪侦查教育训练基地,该基地成为学院经侦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基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还为在职民警提供了持续的培训资源,增强了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支持
教师队伍建设
- 高水平师资队伍:江西警察学院经济犯罪侦查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包括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全国公安优秀教师等多名高层次人才。
- 教师培养与发展:学院通过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选派教师参与公安部经侦局的工作,支持教师参与司法解释、法规制定等。
教师激励与考核
- 激励机制:学院修订完善了教师考核办法,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健全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
- 考核机制: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学资源
课程与教材
- 课程体系建设:学院构建了“公安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实战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强化基础教研室建设,推进大侦查中心、大数据赋能中心建设。
- 教材建设:学院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教材管理,打造精品教材,支持教师编写公安类专业教材,及时将实战新成果、新规范、新技术纳入教材。
教学设施
学院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建设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教育训练基地网络训练平台,提升教学训练的实战化水平。
科研创新
科研平台建设
- 科研创新团队:学院依托部省共建平台,组建了多个科研创新团队,如经济犯罪侦查研究创新团队,开展经侦理论与实务前沿问题研究。
- 科研支持: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
学术成果
专业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主持及主要参与国家社科课题、出版教材及专著、发表论文等。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还为公安实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江西警察学院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得到了部省共建、师资支持、教学资源和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为公安实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江西警察学院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江西警察学院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有哪些具体项目?
江西警察学院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 2015年被评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点。
- 2019年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 该专业在公安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犯罪侦查人才。
-
侦查学专业:
- 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 2022年在全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获四星级专业,并被评为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特色专业。
- 该专业专注于侦查技能和理论的学习,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侦查人才。
-
治安学专业:
- 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 该专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治安管理人才,专注于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管理。
-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 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 该专业注重刑事技术的实践和应用,为公安部门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
-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
- 2022年被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
- 该专业聚焦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培养网络安全执法人才。
-
法学专业:
- 2022年被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
- 该专业在公安法制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培养了大量法律人才。
江西警察学院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对师资队伍建设有哪些要求?
江西警察学院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中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师德师风建设:
-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 深化警务化管理,常态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划定师德底线红线,对师德失范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 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推动高级职称教师上讲台,推进教师分类管理评价。
- 通过修订完善教师考核办法,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最大限度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
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
- 坚持引育并举,创新人才招录引进制度机制,采取柔性引进、事业编引进等方式畅通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
-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培育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拔尖人才,发挥高水平人才与团队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实战化教学能力提升:
- 强化实战培训,坚持实战导向,服务素质强警工程,持续强化在职民警实战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 推动教师参与公安实战,提升教师的实战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
-
创新理论武装与政治素质提升:
-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六条原则”“七个聚焦”等要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学联动”制度,推动政治指导员深入课堂、深入宿舍宣讲。
- 通过创新大思政课建设,深化忠诚校园建设,确保教师队伍的政治方向正确,思想行动统一。
江西警察学院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江西警察学院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展现了多项创新,旨在提升公安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实战能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创新点:
教学内容创新
-
实战应用导向:
- 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公安实战需求,强调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例如,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和侦查学专业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课程内容涵盖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实战演练。
- 新增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方向,如网络安全与执法、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等,以满足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需求。
-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 构建了公安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实战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实战技能。
-
课程内容更新:
- 及时将公安实战的新成果、新规范、新技术纳入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例如,侦查学院的多门课程被评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反映了课程内容的不断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
-
应用型教学模式:
-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经济犯罪侦查系采用OBE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
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融合:
- 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侦查学院的《侦查学总论》被评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
实战化训练:
- 通过模拟实战、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例如,章剑教授在《公安管理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专项训练学生的文章撰写、项目研究等能力。
-
校局合作与协同育人:
- 深化校局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邀请实战教官进校园授课,组织学生参与真实案件侦破,提升学生的实战经验和综合素质。例如,警察政治学院建立的“三成”全警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